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医药生物企业热衷赴港上市35家排队企业19家二度递表

医药生物企业热衷赴港上市35家排队企业19家二度递表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22-03-26 16:19:35   阅读量:7825   
   新股频频破发,二级市场持续降温,却挡不住医药生物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情。 ...
 

新股频频破发,二级市场持续降温,却挡不住医药生物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情。

截至3月25日,伴随着瑞尔集团成功上市及祈福医疗向港交所递表,2022年以来,已经有3家医药企业成功在港交所上市,而目前正在排队的医药企业还有35家。

医药企业赴港上市的审核似乎在减速,二次或多次提交上市招股书已成为常态。

二次递表已成常态

自2018年港交所修改《上市规则》新增了第十八A章,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以来,医药企业赴港上市热情高涨据记者梳理,2021年初至今,共有37家医药企业成功赴港上市,其中遵循第十八A章的公司就有21家

港交所披露的有关信息显示,截至3月25日,正在排队的35家医药企业中,19家已是二度递表,有的甚至是第三次递表。。

例如云康集团就曾于2021年2月26日,2021年9月6日以及2022年3月21日三度向港交所递表云康集团于2022年2月21日通过了港交所聆讯,后又递交了新的招股书而与云康集团相似,在通过聆讯后,再次递表的医药企业还有贝达药业,亿腾医药,捍宇医疗,诺威健康等

2021年,互联网医疗企业纷纷赴港上市不过,截至目前,微医的招股书已经失效,尚未二次提交招股书,而叮当健康,智云健康,思派健康,东软熙康则在招股书失效后再度递交了招股书此外,圆心科技于去年10月16日递交了招股书,但也面临着递交招股书即将期满6个月的情况

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港交所法定的招股文件有效期只有6个月,最近申请上市的企业非常多。“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较高,说明经营利润率较低,即业务附加值和收益率很低,缺乏竞争差异化优势。

港交所上市主管陈翊庭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多招人三年前上市科只有两三个人懂生物科技公司,现在专门负责审批第十八A章公司的人员已增至14人

此外,审核趋严也是医药企业频频递表的原因之一香港中睿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徐阳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企业赴港申请IPO时有两个步骤,首次提交资料后,港交所会进行问询等,并要求企业补充并修改资料,这一整套流程需要在6个月内完成,没有完成的则会失效,需要重新递表由于此前市场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且医药行业泡沫明显,监管如今对IPO企业的审核明显收紧,或是导致一些企业无法上市的原因之一

新上市企业股价频频破发

在业内人士看来,医药企业二次递表或者选择观望,也与当下的二级市场有关。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赴港上市的医药企业中,有40%的企业股价出现了首日破发其中北海康成,先瑞达医疗,心玮医疗上市首日跌幅均超20%,堃博医疗,创盛集团,兆科眼科上市首日股价跌幅均超10%

截至3月25日,在上述37家已成功赴港上市的医药企业中,34家公司股价已经破发,占比超过90%,其中22家公司当前股价较发行价跌幅50%以上。”单森资本执行董事沈梦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贝康医疗去年2月份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27.36港元/股截至3月25日,贝康医疗收盘价为5.01港元/股,相比发行价,跌幅超过80%,此外,堃博医疗,兆科眼科,心通医疗,先瑞达医疗等上市公司的收盘价相比发行价跌了超70%

有从业人士表示,医药企业股价破发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此前市场乐观预估了行业的发展前景,推高了估值而在此基础上,也对当下医药企业的融资产生了影响东方高圣常务副总经理瞿镕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很多临床后期的创新药公司融资节奏明显放缓,估值也不断下调,投资人愈发谨慎

。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图文推荐

写真推荐

网站地图 | 公司简介 | 业务介绍 | 新闻中心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6 zhyssc.com All rights reserved